校训:求真创造   爱满天下

百子湾校区开展《法治春风润校园  护航青春助成长》主题普法讲座

2025年3月18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晶受邀走进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百子湾校区,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讲座聚焦青少年犯罪预防、正当防卫法律界限及网络信息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筑牢行为底线。

过度防卫:以暴制暴的代价

张晶检察官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校园霸凌反杀案”为切入点,详细解读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法律界定。案例中,一名长期遭受欺凌的初二学生李某,因不堪忍受多次被殴打、侮辱,携带水果刀上学并在被围殴时捅伤施暴者。尽管存在被侵害事实,但法院最终认定李某行为超出防卫必要性,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极其严谨,必须同时满足紧迫性、必要性和适度性。”张晶检察官强调:“面对校园暴力,学生应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家长或公安机关求助,而非采取极端手段。”

数字时代的隐秘陷阱:个人信息保护必修课

针对青少年群体高频触网现状,张检察官特别揭示新型网络犯罪手法。某地破获的案件显示,不法分子通过破解某热门手游的实名认证系统,非法获取20余万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用于网络诈骗、虚拟财产盗窃等犯罪活动。“免费皮肤领取”“网红直播抽奖”等常见套路背后,都可能暗藏信息窃取的陷阱。

舌尖上的安全:小摊贩背后的法律课

讲座还将法治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在某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中,摊主王某长期低价购入检疫不合格的病死猪肉制作炸串,导致多名学生食物中毒。经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王某不仅获刑三年,还需支付十倍惩罚性赔偿金。“《食品安全法》第34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病死、毒死动物肉类。”张检察官提醒学生:“遇到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要保持警惕,发现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此次普法讲座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了法治的种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与互动问答,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准绳,更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坚实盾牌。张晶检察官的生动讲解,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律防线。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法治教育,推动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青年。法治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必将为青少年的未来撑起一片更加清朗的天空。

文字:学生会文宣部  摄影:德育处  报送:邵蕊  审批:李力、席蓉蓉

浏览量:0